老照片中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篇(上)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1-03-21
本篇照片均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于1924年至1944年间出版。
位于牙克石境内的大兴安岭,白雪皑皑,高大的落叶松屹立在雪地中。
大兴安岭密林中,在零下四十七度的严寒下,正在砍伐林木的伐木工。
牙克石境内,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位伐工,站在木屋前,看样貌是俄罗斯人的长相,身穿兽皮衣,手持利斧,嘴角的大胡子可见白色霜花。
大兴安岭的林区的一处小木屋内,伐木工人正用斧头砍削着牛肉,严寒之下,牛肉如同石头般坚硬。
在大兴安岭的林区内,一群牛在冰天雪地中觅食。
大兴安岭的林区,积雪深厚,清朝末期,俄罗斯商人通过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攫取大兴安岭伐木权,1922年归于中日俄合办的札免公司。
札免公司在大兴安岭林场的木材采伐范围,东起兴安岭分水岭,北以大雁河、海拉尔河为界,南抵倭伊那河,图中是林场工人正在锯开砍伐的巨木。
大兴安岭林区内,当时的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在土坡中挖洞为屋,顶部只露出天窗和烟囱,有两人正在门前。
大兴安岭的分水岭,海拔为四千尺,西北方向就是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当时的森林密布,木材蓄积量极为丰富。
扎免公司林场的木材堆积场,一辆火车冒着蒸汽而来,日本人大肆砍伐大兴安岭森林的木材,通过铁路运往各地,当时日本人在东北修建的铁路,所需的枕木大多来自于此。
位于海拉尔郊外的旷野上,一处日本居留人的墓地,可见日本人为了获取中国东北的资源而经营之深。
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望无垠,当时的牧民家庭每家也只有两、三头牛,各家的牛汇集一起,再委托专人在草原上成群放牧。
满洲里的街景,道路宽敞,路中间一队骆驼正走了过来。
大兴安岭林区内,天寒地冻下,一处俄罗斯风格的小木屋,门外堆着薪柴,两辆小马车停在屋旁道上,有几人正在交谈。
大兴安岭的高山白桦林,晴日时分,阳光普照,白雪与白桦,景色优美,图中应是俄罗斯人驱赶着牛拉雪橇,载着摄影调查队的日本情报人员,行进在雪野中。
大兴安岭林区中的一处雪地,树上的霜花已成雾凇。
远看满洲里,这是一座中俄交界的边境城市,1901年中东铁路西线建成,从俄罗斯境内进入中国东北的第一站就设在这里。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938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