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遗址《这里是草原之古城遗址》(10)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10-10
大同城遗址(又称"马圈城")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19公里处,东南距黑城4公里。此城建于唐朝中期,前身是北周宇文邕的大同城旧址。

大同城遗址(又称"马圈城")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19公里处,东南距黑城4公里。
此城建于唐朝中期,前身是北周宇文邕的大同城旧址,也是隋唐大同城镇和安北都护尉的治所所在地。
唐朝开宝二年(公元734年)在此设置"宁寇军",以统辖该地军务。
清代,蒙古族旧土尔扈特牧民在大同城遗址发现马骨。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额济纳旗多勒贝勒巴依尔莽奈所属马群在此过冬度春,故命名为 “马圈城”。
由于大同城东北有温都尔波日格城遗址,所以当地牧民称温都尔波日格城遗址为东城圈,称大同城遗址为西城圈。
此城建于唐朝中期,前身是北周宇文邕的大同城旧址,也是隋唐大同城镇和安北都护尉的治所所在地。
唐朝开宝二年(公元734年)在此设置"宁寇军",以统辖该地军务。
清代,蒙古族旧土尔扈特牧民在大同城遗址发现马骨。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额济纳旗多勒贝勒巴依尔莽奈所属马群在此过冬度春,故命名为 “马圈城”。
由于大同城东北有温都尔波日格城遗址,所以当地牧民称温都尔波日格城遗址为东城圈,称大同城遗址为西城圈。




大同城由内外两道城墙组成。北为古弱水干流,自城南绕经城北,然后向东北方流入古居延泽。古河道宽约500米,大同城位于古河东南岸平缓台地。
大同城坐北向南,为内外两重城池,均为夯土板筑。内城东西长64米,南北宽52米,周长232米,残高5-6米,城门开于南墙正中。外城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64米,周长748米。东门宽6米,外有方形瓮城;西城门宽4米,亦有瓮城建制,倾圮较甚,不太明显,呈骆驼形状。内城有一座砖瓦房舍残迹,外城东南也有一片房舍遗迹。
“大同城的规模和形制与古丝绸之路重镇玉门关齐名,它曾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赴居延慰问将士路线中的必经之地。”
城址多用当地一些黄土和杂草夯筑而成,历经1000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古城破损较重。
大同城坐北向南,为内外两重城池,均为夯土板筑。内城东西长64米,南北宽52米,周长232米,残高5-6米,城门开于南墙正中。外城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64米,周长748米。东门宽6米,外有方形瓮城;西城门宽4米,亦有瓮城建制,倾圮较甚,不太明显,呈骆驼形状。内城有一座砖瓦房舍残迹,外城东南也有一片房舍遗迹。
“大同城的规模和形制与古丝绸之路重镇玉门关齐名,它曾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赴居延慰问将士路线中的必经之地。”
城址多用当地一些黄土和杂草夯筑而成,历经1000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古城破损较重。
关注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