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养驼习俗,蒙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四十)
作者:这里是草原
日期:2020-09-30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蒙古族是驯养骆驼最早的民族,也是最爱骆驼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无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骆驼总是忠诚地陪伴着主人,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有与主人同生共死的献身精神。

骆驼是五畜之王,它从不与牛羊争食。每当春夏草美花香之际,骆驼成群结队地离开草原,来到野狼出没,牛羊不敢问津的戈壁滩,以粗砺的骆驼刺、胡杨叶为食。

当冬季冰雪覆盖、交通阻塞,连骏马都陷入困境的时候,骆驼昂首长嘶,双峰高耸,气宇轩昂地顶风冒雪、义无反顾,千里跋涉、负重致远。一峰蒙古双峰驼驮上百斤的物资行走在干旱缺水的大漠,十几日不进食水安然无恙。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就是靠骆驼走出来的。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素有“驼乡”之称,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双峰驼的生存和大规模牧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长期的牧业生产实践中,骆驼逐渐成为阿拉善和硕特、土尔扈特蒙古族牧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

2008年,蒙古族养驼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历史悠远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骆驼在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鉴于骆驼对人类的贡献,蛮荒时代的游牧人视骆驼为天赐之神物,把骆驼的形象用以供奉可溯源于舜。

蒙古族养驼习俗源远流长,是阿拉善精神和阿拉善理想的重要源头,是阿拉善盟建设文化大盟的重要资源,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骆驼是流传于阿拉善的一种民俗活动,由祭公驼、祭母驼、祭驼群等内容组成,仪式十分完整。
  
阿拉善蒙古族养驼习俗集宗教信仰、人文思想和生产技能于一体,其中渗透着阿拉善蒙古族纯朴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内容。

驼具制作技艺的不断成熟对阿拉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祭骆驼活动所展示的人性化内容孕育了蒙古族忠厚善良、坚韧不拔的精神。

活动中产生的“功臣驼”、“骆驼赞”、“祝颂词”、“劝奶歌”等大量口头文化,隐含着温柔敦厚、知恩图报、弃恶扬善的朴素哲理,成为蒙古族的生活理念和文化载体。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这里是草原
微信号:大旗文化
投稿建议
投稿:fuwu@enpx.com
合作:wx@enpx.com
备案
蒙ICP备20000216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938号
内蒙古大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